看中讯网 知天下事!

【72变私享会】借势Pokemon Go火爆之后 AR/VR前景如何?

新闻2016-07-2710152

当下互联网,最火爆的话题,非PokemonGo莫属,游戏 AR的概念,让它成为全球话题。72变私享会邀请了各界专家,专门就这个话题做了一次主题讨论,分享了精彩观点。

本期嘉宾:枭龙科技科技创始人 史晓刚  

芳晟创投董事总经理 杨宏伟

SMART 创始合伙人  张君瑾

UCVR联合创始人 吴宗沅

72变智能硬件生活平台创始人 范俊飞

此外还有不少互联网行业创始人也参与了讨论。

Pokemon Go的出现,AR是否会更早的进入大众消费市场?

吴奇-72变72变智能硬件平台创始人CEO:其实个人感觉无论是AR还是VR,重点在于C端用户的体验形式和感觉,这将会是一个引爆点。

范俊飞-72变智能硬件平台创始人COO:目前来看,Pokemon go爆红的核心因素还是基于游戏本身,AR也只是一个辅助而已。AR是未来,VR是过渡阶段,这个是普遍大家认可的趋势,不过AR还是需要时间,而VR目前也只是行业应用比较火,消费级市场还是一般,除了几款顶尖的体验设备还不错。而Pokemon go的出现或许打造一种新的玩法——O2O的社交玩法。

hank-magicdisc创始人:VR游戏好像在手机上基本玩不了,还是需要高配置台式机。

罗映波-映趣科技联合创始人:从这两年来看,VR肯定热过AR,Pokemon go还是特例,但从未来来看,感觉AR市场会大一点,自己也有体验过Pokemon go,游戏的整体代入感确实很棒。体验感游戏的重要性,设备 内容 感受。

史晓钢-枭龙科技创始人:我觉得VR现在比AR火,主要有几方面原因:1.应用场景,VR相比AR,以一种沉浸感和代入感可以相对很好地满足人们对3D游戏和视频的刚性需求,但是AR现在没有明确的应用场景;2.技术,目前AR所用到的光学,交互以及计算机视觉算法等方面的技术成熟度还远远不及VR,综合难度也要更大;3.成本,目前AR工艺不成熟,良品率低,成本很高。这也是影响一个产品是否能够大规模普及的几个主要因素:需求,体验和成本。

阿鱼-亿觅科技创始人:站在成熟的消费电子的角度,我是非常坚定的AR支持者。但我认为VR和AR之间的界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,它会是一个混合体。在3年里最大的赢家还是云计算以及云计算上的内容,计算机视觉算法和AI算法专业服务商提供平台的基础建设模块,但5年后肯定是设备端领跑,最后设备高度普及以后,又会回到应用端领跑的状态。

杨志强-乐心市场总监:我觉得是否是AR这个技术来实现交互不一定是引爆的重点,而是这种游戏体验模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手机一向是隔阂面对面交流的“代名词”,但Pokemon go以后,你会发现周末很多玩家聚在公园或者某处户外,大家见面认识不认识的都可以针对游戏聊上几句,这种让人走出去的正面效应就很好。

杨宏伟-芳晟创投董事总经理:虽然VR游戏开始较早,目前看起来反而是AR游戏先真正进入市场。因为作为过渡,在AR眼镜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,AR还可以凭借手机这个大体量终端先打开局面。而VR场景比较封闭,依赖于笨重的VR设备,接受度看起来还不够高。同时明星游戏在拉动市场的能量是很大的。所以,我感觉依托于手机的AR游戏会先引爆市场。然后是VR游戏,可能是依赖于新型AR设备的游戏。终端流行与否主要在于用户体验,VR头盔的眩晕问题不解决,就很难快速形成深度用户群。而借助手机的AR游戏,因为比较轻,容易社交,反而容易迅速普及,等VR解决技术难题,围绕VR的内容制作和内容消费形成趋势,会有很大潜力。VR更封闭,更适合深度体验,因为用户更专注,对内容消费可能是个好事,但相应应用场景也相应较少,依托于新型设备的AR市场成熟要晚于VR,跟生活周边场景能最终形成类似目前O2O的效果,若干年以后,可能会形成O2O的2.0版本,这个市场想象空间就太大了。

吴宗沅-UCVR创始人:AR普及目前阶段还早,远比VR普及晚点,AR需要用的技术,在很大程度上是与VR重合的,VR技术未成熟之前AR也无法普及,比如Pokemon go只是AR的初体验还不能说是完整的AR体验,类似初体验的这种,好多AR卡也很流行。

VR内容和AR内容的制作,哪块更容易迎来爆发点?

杨志强-乐心市场总监:VR使用成本的确不低,但这个也恰好符合引爆点的原则,一个趋势性产品,小众原则,可能等待市场的教育。也许AR与VR见不见得是选A选B的关系,可能是独立场景并存与发展。

史晓钢-枭龙科技创始人:Pokemon go的成功,我也不觉得它是AR的成功,类似这种AR的手机app很多年前就有很多了,我觉得手机天然就不是AR好的载体,因为从原理上就不会有好的视觉和交互效果,只有眼镜才可以达到,但是目前眼镜不成熟,软件的普及要基于硬件的用户量,所以我觉得类似Pokemon go,这样手机ar的成功至少会把这个概念更早的带给大众消费者 。

罗映波-映趣科技联合创始人:VR内容体验门槛高,生活代入感不强,我反而会觉得因为Pokemon go的成功,会催发AR内容大爆发。


杨宏伟-芳晟创投董事总经理:在相对封闭场景,以VR为主,AR为辅。VR有些像当年的游戏主机,AR有些像手机,未来世界是走向更开放还是更封闭?更沉浸还是更分享?关于VR和AR内容制作,感觉因为风格不一样,VR和AR的内容产业链也会有些不同。VR可能会更培养类似阅读,影视,深度游戏这类的高消费群体,这类产业链会围绕这些主题聚集;而AR可能会围绕生活场景做文章,所以内容可能跟这种生活周边的互动有关。

范俊飞-72变智能硬件平台创始人COO:VR的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内容生态基本比较完善,不能说很成熟,但会先于AR爆发。

吴宗沅-UCVR创始人:VR内容会更快迎来爆发点,因为VR硬件普及远比AR硬件多,而且目前已经形成了平台化,主流平台STEAM OCULUS SONY和daydream。Pokemon go的成功不是AR内容的成功,只是用了AR的一种表现形式。

AR创业,因为涉及地理位置、视觉识别等问题,是否会引发相关的法律问题?

杨宏伟-芳晟创投董事总经理:连无人驾驶这种事情都能突破的话,问题中提及的那些事情还会成为发展瓶颈么?

吴宗沅-UCVR创始人:科技永远都是踩着红线发展的,这不会涉及到瓶颈,不用等到AR那些,目前开放的互联网也已经没有隐私了。

范俊飞-72变智能硬件平台创始人COO:互联网从出现就伴随着信息安全,而且到物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这个问题或者说隐患一直存在,法律纠纷还不至于。

阿鱼-亿觅科技创始人:AR是一个效率工具和生产力工具,VR目前更像是一个娱乐设备。在消费电子的历史上还没有见过哪个娱乐设备能够超过工具类的。但AR真心难搞,在3年内我会非常关注5G真正落地的可能性,带宽和通讯成本会是AR能量真正被释放的最大瓶颈,至于目前常常提到的电池啊,发热啊,穿戴的舒适度啊,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。

史晓刚-枭龙科技创始人:我觉得AR的本质是视觉和交互的革新,让人们可以利用现实环境对虚拟的信息有一个更好的理解,或者利用虚拟信息对现实的东西有一个更好的理解。所以当这种体验做的足够好的时候,肯定就可以取代目前的视觉和交互方式。中间还是应该从各个应用场景去突破。 

从目前来看,中国VR创业远比AR创业火,为什么会形成这个现象?

杨宏伟-芳晟创投董事总经理:中国创业的落脚点主要应用端,技术和硬件上一般采用拿来主义。肯定是市场上什么东西成熟了,就直接拿过来用。应用是国内擅长,却没有太多门槛,如果硬件变成华强北,那中国做这行就立刻汹涌了。

董宇:VR在北京,营收大几千万的也有几家,都是做整体解决方案,基于垂直行业。


冉祥-ONAIRVR创始人:AR如果做B端生意暂时绝对比VR靠谱多了,外国都是这样很久了。而且我认为VR真的全球爆发的时候,那会颠覆互联网行业,人们不再购买笔记本和穿透智能手机。

怎么看待“AR的投资价值大过VR”这个观点?

杨宏伟-芳晟创投董事总经理:整体社会价值来看,AR肯定大于VR(如果未来几年没有比AR/VR更新颖的MR混合型态的话),因为它更开放,更覆盖从2B到2C的大量领域,能带动更多的产业链。VR更多专注于内容的消费、社交娱乐方面,产业链的带动是有限的,但也可能会有很大的金矿。我认为,目前的一个方向是VR/AR,一个方向是机器人 AI。现在还是发端,像手机那样渗透到几十亿人口的规模,还需要很长的时间。需要一两个标志的事件,或者类似苹果的玩家出现。

史晓刚-枭龙科技创始人:中国的AR创业者相比VR目前要少很多,产品做到量产的还寥寥无几。不过我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之前的VR创业者其实一开始是想做AR的,但是觉得AR技术和市场还不成熟,所以先做VR,投资方也是,觉得AR还太早,所以目光基本都是在VR领域,愿意投AR和真正出手的非常少。目前这种情况在逐渐扭转。其实AR会是下一代移动计算和通信平台这是绝大部分人都认可的,只是看不清到底还需要多久才会到来。很多也都是很感性的,也许是觉得VR现在是蓝海中的血海了,所以有的创业者开始做AR,投资方也开始看AR了,另外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hololens,也给大家为AR带来了一些信心。

陈雪涛-麟玺创投负责人:我来说下我了解的情况,AR不敢说,VR目前出货量,三大品牌的出货量加在一起不到一百万,这个量在智能硬件领域是比较低的,我去了日本,VR仅仅是个入口,更多的是在内容,应用和服务领域 ,在日本最新的科技规划蓝图中,AR的价值大于VR,可能是下一代产业链的入口。

大家可持续关注72变私享会(sx72byte),随时了解活动动态。



上一篇:郑州美信医院2016又来新宝宝

下一篇:《品质》探索与客户交朋友的南鸿装饰

发表评论

© 2024 中讯网